> 文章列表 > “开卷熟叮咛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开卷熟叮咛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开卷熟叮咛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开卷熟叮咛”出自宋代袁说友的《训子》。

“开卷熟叮咛”全诗

《训子》

宋代 袁说友

投老寻三窟,传家只一经。

呼儿亲料理,开卷熟叮咛。

我已头居白,谁堪芥拾青。

颇怀兰与玉,长忆谢家庭。

《训子》袁说友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《训子》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父亲儿子的教导和期望,表达了对家庭传统和价值观的珍视。

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:

投老寻三窟,

传家只一经。

呼儿亲料理,

开卷熟叮咛。

我已头居白,

谁堪芥拾青。

颇怀兰与玉,

长忆谢家庭。

这首诗词通过几个意象和隐喻来传达深厚的家庭情感。首先,\"投老寻三窟\"指的是父亲不辞辛劳,为了儿子的前程而四处奔波。\"传家只一经\"表达了父亲希望将家族的传统和智慧传承给下一代的愿望。

接着,\"呼儿亲料理,开卷熟叮咛\"描述了父亲亲自教导儿子的场景,他要求儿子熟读经典著作,并不断叮咛教导。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和期望。

诗中的\"我已头居白,谁堪芥拾青\"表达了父亲已经年事已高,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志向和责任。\"芥拾青\"意味着父亲期待儿子能够继续追求卓越,不负家族的期望。

最后两句\"颇怀兰与玉,长忆谢家庭\"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家族辉煌时刻的思念和回忆。\"兰与玉\"象征了高尚的品质和美德,诗人怀念先祖的家庭教育和家风。

整首诗以家庭教育为主题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,传达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对传统家族价值的珍视。这首诗词富有情感和思考,表达了家庭的温暖和传统的重要性,同时也呼唤着后代对家庭价值的继承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