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流传乐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流传乐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流传乐府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流传乐府”出自宋代曾惇的《水龙吟(秋寿太守)》。

“流传乐府”全诗

《水龙吟(秋寿太守)》

宋代 曾惇

去年看月诗成,援毫曾寄鄞江守。

流传乐府,惭非宾客,竹枝杨柳。

今岁江楼载勤歌扇,青蛾应奏。

况铃齐初驻,凉生燕寝,有香雾凝清书。

遥想十洲三岛,对冰轮、寒光依旧。

主要来自,清都碧落,天香满袖。

寄语嫦娥,剩留清照,时为公寿。

恐明光诏下,翩然归去,试为霖手。

《水龙吟(秋寿太守)》曾惇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水龙吟(秋寿太守)》是宋代曾惇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以描绘江楼秋夜的景象为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去年看月诗成,

援毫曾寄鄞江守。

流传乐府,

惭非宾客,

竹枝杨柳。

今岁江楼载勤歌扇,

青蛾应奏。

况铃齐初驻,

凉生燕寝,

有香雾凝清书。

遥想十洲三岛,

对冰轮、寒光依旧。

主要来自,清都碧落,

天香满袖。

寄语嫦娥,

剩留清照,

时为公寿。

恐明光诏下,

翩然归去,

试为霖手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描绘江楼秋夜中的景象为主线,通过表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,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
诗的开篇,诗人回首去年曾为观赏月亮而写的诗,将其寄给鄞江守。这首诗被广为流传,成为乐府之作,使诗人感到惭愧,觉得自己并非宾客,而是属于竹枝和杨柳这样平凡的存在。

接着,诗人回到了现实的江楼,在这个新的一年里,江楼上洋溢着勤奋歌唱的声音,青蛾舞动应和着歌声。同时,铃声响起,初秋的凉意逐渐降临,燕子归巢,空气中弥漫着清香,仿佛凝结成了一幅清丽的图书。

诗人远望,想起了遥远的十洲三岛,冰轮依然照耀着寒冷的光芒。这里的“主要来自,清都碧落,天香满袖”,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净土的向往,以及自己身上的文化气息。

最后,诗人寄语嫦娥,希望她能够保留下清澈明亮的月光,在时光的推移中仍然能够存在。同时,诗人担心明光诏下达,自己将不得不离去,只能试着以文字流露内心情感。

整首诗以秋夜江楼为背景,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,展示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。同时,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,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。